9月2日,在银川市救助管理站3名工作人员的陪同下,流浪人员张某乘坐从银川开往太原的列车返乡。列车抵达太原后,当地救助站工作人员顺利接棒,将张某安全送回家。
8月28日晚,永宁县公安局胜利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,称在和顺新村发现一名行动不便的老人,民警随即将其护送至银川市救助管理站。由于老人年事已高、身体虚弱,无法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身份信息,且其一代身份证早已丢失。依据“对无法提供个人信息的老幼残疾人员先行救助”的原则,工作人员迅速为其提供食宿、医疗等基本保障,并第一时间通过全国救助管理系统、今日头条等平台发布寻亲信息,同步启动人像比对与技术协查。
次日,经过休整,老人的精神状态明显好转。工作人员和老人唠起家常,逐步获取一些关键信息:老人自称张某,提及妻子与子女姓名,模糊回忆起家乡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。尽管没有身份证号,工作人员仍根据零碎线索,与朔城区民政、公安部门反复核验,最终成功联系到张某的女儿。经核实,张某多年前外出务工,今年75岁,与家人失联至今,其女儿得知父亲的下落后又惊又喜。当张某隔着屏幕与失散30多年的女儿相见时,父女二人热泪盈眶、哽咽难言。但张某的女儿因家庭负担沉重、弟弟外出打工,无法亲自来银川接回父亲。工作人员当即作出承诺:“我们会护送老人回家。”这就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。
近年来,银川市救助管理站持续优化工作机制,不断强化DNA比对、人脸识别、大数据分析等科技手段,结合传统走访、方言辨识等方式,拓宽寻亲渠道。同时,深化与公安、媒体、公益组织的协作,构建更高效的寻亲网络,助力更多家庭重聚。(记者 李毓琛)